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回复: 0

[334新传综合] 202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能力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334新传综合] 202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能力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2850

主题

0

回帖

92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13
admin

2850

主题

0

回帖

92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13
2025-1-15 0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必做题(40/ 题,共 80 分)
1、采访提纲
从业 20 余年,吴梦知带领团队创制 100 余档综艺和纪录片,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
湖南新闻奖、湖南广播电视奖,先后获评“2020 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
新人才”“2021 年度湖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作为节目中心总经理,她带领团队打造《这十年》《初入职场的我们》等节目;推
出献礼香港回归 25 周年的《声生不息·港乐季》获得 9 次国家级表扬;联合最高人民法
院推出《大侦探》创新普法宣传;推出的《大湾仔的夜》被赞为“大湾区文化融合风向标”。
近年来打造的《乘风破浪》和《披荆斩棘》也多为爆款,引起热议。
根据材料撰写一篇采访提纲,要求写出采访主题与目的、采访背景、采访问题与采
访设备。
2、消息改写
1987 年 8 月 5 日,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着精挑细选的水稻、青椒、番茄等百
余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飞向太空,由此揭开了中国航天育种的序幕。返回地球后,它们
被分发至各地科研机构。经过杂交选育,这批种子中培育出了青椒“宇椒 1 号”、番茄“宇
番 1 号”等一批优良新品种。返回地球的种子,进行一系列试验后,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
发生了一些意外的基因遗传变异。更关键的是,有些变异正是人们一直期盼的。由此,
拉开了我国通过空间诱变进行植物航天育种的序幕。
“航天育种看上去很神奇,但其实并不神秘。”如今已是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
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的刘录祥
说,航天育种又叫太空育种、航天诱变育种,是将种子置于太空特殊环境中,在微重力、
弱地磁、强辐射、高真空、超低温、极洁净等极端条件作用下,种子内在基因可能会发
生变异。“不管是航天育种,还是其他育种,归根结底都是发现变异,然后利用变异的过程。”
航天育种可不是简单的种子“飞天”。种子搭载只是走完万里长征一小步,不是“出趟差”
就成了“太空种子”,它们还要“过关斩将”。
提起“航天育种” ,许多人的印象是果实个头超大,茄子像南瓜、南瓜磨盘大、豆角几尺长、
甜椒大如梨。“航天育种走过 35 年,一大批新品种早已走进市场、走上餐桌,服务着人
们的生活。”赵辉笑说,“但同时,多数航天品种在外观上并没有那么夸张。”自1987年以来,
我国先后利用各类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等4000余种,培育的小麦、水稻、
玉米、大豆、棉花和番茄、辣椒等园艺作物新品种,经过国审和省审的航天育种新品种
超过 200 个,累计种植面积 1.5 亿亩,产业化推广创造经济效益 2000 亿元以上。在牧草、
林木、花卉等领域也有一定规模推广应用,还获得了一些对产量、品质有突破性影响的
材料。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航天生物总工程师赵辉介绍
说,“自 1987 年以来,每一次返回式卫星发射都搭载了种子。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
在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天舟飞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等每一次飞行任
务中都安排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至今已经完成 40 多次航天育种搭载实验,是世界
上唯一持续借助航天技术开展育种研发的国家,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效果也是最为显
著的。”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单个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是刘录祥团队和山东农科院
李新华团队合作育出的鲁原502。它是利用航天突变系“9940168”和“济麦19”进行常规杂交后,
系统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由于具备优秀的高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2018 年当年
推广应用面积超过 2000 万亩,成为我国第二大主推小麦品种,增产效果显著,也因此获
得 2019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截至目前,“鲁原 502”累计推广面积超 1 亿亩。
“中天 1 号”紫花苜蓿是以 2002 年“神舟 3 号飞船”搭载的紫花苜蓿种子为基础材料选
育而成,2018 年通过国审,登记为牧草育成品种。“‘中天 1 号’营养物质和产草量都很高,
叶片以5叶为主,品种多叶率达35.9%,而国外引进的主要多叶品种的平均值仅为6.31%。
干草产量平均为每亩 1035.33 公斤,比对照组平均高产 12.8%,国家区域试验最高干草产
量达每亩 1789.9 公斤。”谈到“中天”系列,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
种与利用团队首席科学家杨红善很是自豪,“‘中天 2 号’‘中天 3 号’苜蓿和‘中天 4 号’燕麦,
都相继通过了国家或地方品种审定登记,在牧草的品质、产量以及抗性等方面各有侧重,
都有不俗表现。如‘中天 2 号’在多叶率、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上,相对‘中天 1
号’又进一步提高了,在形成苜蓿产业化方面具有品种资源优势,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了航天育种、空间生物实验等项目十余个,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立项实施至今,始终秉持为人类和平开发外太空、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理念,
高度重视国际友好协作项目的开发,重视服务国计民生、服务百姓生活。自神舟一号飞
行任务开始,在历次任务中都搭载了具有科研价值或社会效益的公益项目,在服务带动
科学研究、农业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2 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作为
空间站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以平均每年两艘的频率实施发射,具备持续开展航天育种搭
载实验的能力。这也意味着,良种飞天将有更大的施展舞台。我国自 1999 年神舟一号飞
行任务开始开展航天育种搭载实验,多年来,我国开展的航天育种实验都取得了哪些成
果呢?最新数据显示,自 1999 年 11 月神舟一号首飞及其后的历次飞行任务中,累计为
国内 400 余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 3000 余项,创制出 4 万余份空
间诱变种质材料,育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蔬菜等新品种 460 多个,
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林草、花卉、中草药和优质牧草等,也有众多载人航天工
程支持的航天育种研究与应用成果。而中国空间站已步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目前也有大
量的生物样本正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开展实验,我们也期待这些航天育种为我们带来更
多神奇。
随着我国空间站时代的到来,航天育种将开辟一个连接太空和地面、未来与现实的
全新领域,定期的发射和返回、舱内外的空间诱变环境、更多的重要载荷,必将为育种
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航天资源和保障,必将创制出更多的新材料、新种质、新资源,从
而为我国解决种源“卡脖子” 问题,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更好地发挥作用。
根据材料撰写一篇 400 字的新闻客户端消息。
二、选做题(题目任意三选二,35 分 / 题,共 70 分)
1、新闻评论
材料:各地文旅局长成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32%,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无忧真题库 | 湘ICP备2025101113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1 05:40 , Processed in 0.0503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