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西北大学 中国史 初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50分) 1.里耶秦简 2.《七略》 3.理学 4.康有为 5.西安事变 二、简答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试评安史之乱。 2.简评澶渊之盟。 3.从洋务运动看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特点。 三、材料题(每小题40分,共8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 ——选自刘知己《史通·二体》问题: (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加以句读。(12分。材料用简体字抄写于答题纸后加以句读。错断或漏断1处扣0.5分,扣分不超过12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涉及的史书编纂体例的源流、特点及得失(28分) 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后被概括为三民主义。 1906年,孙中山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己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 试读已结束,VIP会员免费阅读全文。 10考研币 付费阅读   本文只能试读31%,开通VIP会员后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