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回复: 0

[440新传基础] 2024年西北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440新传基础] 2024年西北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2274

主题

0

回帖

92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13
admin

2274

主题

0

回帖

92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13
2025-1-15 15: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名词解释(5 分 / 题,共 20 分)
1、用户画像
2、受众商品论
3、文化领导权
4、米德
二、简答题(10 分 / 题,共 50 分)
1. 简述“四全媒体”的内涵。
2.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念和主要原则。
3. 简述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到的“文化工业”现象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4. 简述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内涵。
5 简述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20 分 / 题,共 40 分)
1. 试论数字时代新闻价值要素的转向。
2.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标尺,那么,如何把握好新闻舆论引导的时度
效原则?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材料分析题(20 分 / 题共 40 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2014 年 GAN(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Networks)诞生,2017
年 Transformer(变换器)架构提出,2022 年 AI 生产崛起 -0pen AI 发布 ChatGPTAI 对
话模型、美国桌游公司Incarnate Games使用AI绘画工具 Midjourney创作的《太空歌剧院》
获科罗拉多博览会“数字艺术 / 数字修饰照片”类比赛第一名,可以看到 AI 绘画对艺术创
作的冲击。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Content)的兴起
将 AI 赋能内容生产的影响力展现于世人面前。
材料2:1996年1月,比尔·盖茨撰写并在微软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内容王》的文章,
内容是我预计会在互联网上赚到钱的地方,大部分真正的钱都在这里,就像在广播中一样。
半个世纪前开始的电视革命催生了许多行业,包括电视机制造,但长期赢家是那些使用
媒体传递信息和娱乐的行业。当谈到像互联网这样的交互式网络时,“内容的定义就变得
非常宽泛。例如,计算机软件是一种内容形式-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而对于微软而言,
它仍将是最重要的形式。但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广泛的机会涉及提供信息或娱乐。没有
一家公司因规模太小而无法参与。”盖茨在这篇文章中说对了很多地方,但他可能过于乐
观地将网络内容丰富的时代确定为新的黄金时代。他没有料到,各种形式的内容很快就
可以免费制作和消费,以至于内容不再可能是王者。他更没有料到,制作和消费内容的
主体也可以不是人,而是机器人。
材料 3:《控制论》的作者诺伯特·维纳说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即“黑暗的撒旦工厂,
的革命,是机械的竞争使人的手臂贬值······现代工业革命同样注定要贬低人脑
的价值,至少在更简单和更常规的决定中是如此。”人脑贬值的时代来临了吗?当人工智
能最终到来时,用维纳的预测来讲,造诣平平或更低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值得别人购买的
东西可以出售。当然,答案是建立一个基于人类价值而非买卖的社会。机器会不会让我
们大多数人变得多余,只让少数人受益?还是自动化会使我们所有人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和更轻松、更充实的生活?维纳当年写下上面的答案的时候,似乎是推测性的小说,但
化作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选择
题目:AIGC 的出现,将会冲击和影响传统新闻生产模式,请结合具体实践,谈谈你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对东方的丑化有悠远的历史和宗教方面的原因。《圣经》中就寓含着把信奉
基督教的欧洲视为文明社会,而把外部世界看成野蛮世界的内容。在蒙古游牧民族为期
短暂的威胁下,欧洲更加激发起了旧有的关于欧洲具有天然优越性的信念。14 世纪的作
家拉努夫·希格登重新传播了普林尼关于欧洲气候有利性的观点。塞缪尔·珀切斯则宣称:
欧洲主宰着世界,并在事实上成为“艺术与发明”的唯一家园。他写道,“欧洲的质量胜过
了她的数量,在数量上她是世界上最小的,在质量上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在“欧洲中心主义”
的眼中,中国形象是野蛮、愚昧、落后的。抱这种错误观念的欧洲人中,也有出于想象
的虚构或道听途说得来的印象,对中国的认识真实与虚构混杂错乱。
材料 2:有学者对 2005 年《泰晤士报》有关中国的报道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对该
报有关文章的分析,学者得出了英国媒体对中国比较普遍的看法和观点:一是经济上美化:
逐渐崛起的超级大国。二是政治上妖魔化:武器禁运、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成为《泰晤
士报》设置的主要议程。英国媒介忽视中国在政治方面的进步,三是社会上丑化:混乱、脏
乱的中国。《脏乱的中国》《贪婪的中国》《扩张的中国》显赫地出现在《泰晤士报》对中
国报道的标题当中。“脏乱”(dirty)“贪婪的”(voracious)和“扩张的”(expanding)这样一些
修饰词在标题中直接给中国定性,投射了一个落后、混乱、脏乱的中国形象。四是文化上神
秘化:神秘、醉人的文化。从一种异域的视角,中国文化成为英国媒介吸引读者的一种软力量。
神秘(mystery)、谜(puzzle)、故事(story)是用来定性中国文化的暗语,而激动人心的(exciting)、
令人惊奇的(fantastic)、吸引人的 fascinatin

试读已结束,请付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32%,付费后可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无忧真题库 | 湘ICP备2025101113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2-5 14:43 , Processed in 0.0514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