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回复: 0

[文学真题] 2023北京师范大学7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文学真题

[复制链接]

[文学真题] 2023北京师范大学7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文学真题

[复制链接]

3708

主题

0

回帖

93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301
admin

3708

主题

0

回帖

93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301
2025-3-24 14: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熟语、古无轻唇音 、汉大赋 、文学研究会 、社会集体想象物
二、简答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简要评述萧红《呼兰河传》与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儿童视角,并稍加比较。
2、简述“兴、观、群、怨”说。
3、简述语言演变的原因。
4、请找出下面一段话中的语病,修改这些病句,并简要说明原因。
听说朋友遇到困难了,我觉得应该帮助他。我打电话或者给他发微信呢?他的电话号码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了,于是我给他发了微信。他说只是最近一点儿累,休息一段时间应该就会没事了。他还向我抱歉说最近不能一起学习了。
三、综合题(五题选做两题。多做者则默认前两题有效。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30分)
1、根据下列材料归纳古代汉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的类型,将相应的句子归到各类型之下,并举例说明“被”“为”作为被动标志的相同之处。
(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2)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蔡邕《被收时表》)
(3)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班固《汉书·苏武传》)
(4)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一》)
(5)伍胥父兄为戮于楚。(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6)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齐晋寮之战》)
(7)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论语·卫灵公》)
2、结合现代汉语实例论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3、明代胡应麟《诗薮》云:“学五言律,毋习王、杨以前,毋窥元、白以后。”请结合作家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请结合作品,论析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国民性批判主题书写的审美流变。
5、为什么民间文学研究要进行田野作业?如何进行田野作业?


2023年  7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50分,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15分,第3小题15分)
(一)宋人评杜甫:“考其笔力,少而锐,壮而肆,老而严,非妙于文章不足以至此。”请结合杜甫青年、中年、晚年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与代表作,阐述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20分)
(二)阅读下列古注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薄,迫也。骈胁,合胁。○共音恭。闻其骈幹,绝句。骈,薄贤反。胁,许业反。《说文》云“骈胁,并也”。《广雅》云“胁幹谓之肋”。《通俗》云“腋下谓之胁”。欲观,如字,绝句。一读至裸字绝句。裸,力果反,又户化反。浴音欲。薄,如字。《国语》云:“薄,帘也”。幹,古旦反。[疏]“及曹”至“观之”。○正义曰:断其裸以上为句。裸谓赤体无衣也。骈胁,非裸不见,故欲观其裸,伺其浴,乃逼迫以观之。《晋语》云“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状,止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孔晁云:“谍,候也。微,蔽也。”○注“薄,迫也。骈胁,合幹”。○正义曰:薄者,逼近之意,故为迫也。《说文》云“骈胁,并幹了。肋,胁骨也”。《广雅》云“胁幹谓之肋”。孔晁云“闻公子胁幹是一骨,故欲观之”。《通俗文》曰“腋下谓之胁”。如此诸说,则胁是腋下之名,其骨谓之肋,幹是肋之别名。骈训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
1、请指出“欲观,如字,绝句。一读至裸字绝句”中的注释用语,并说明其作用。(8分)
2、结合陆德明的注释,请对“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这句话进行不同的句读;孔颖达赞成那种方式?(3分)
(三)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中的大字正文部分。(15分)
乙丑,赵穿攻灵公於桃园。穿,赵盾之从父昆弟子。乙丑,九月二十七日。○攻,如字;本或作弑。[疏]注“穿赵”至“弟子”。○正义曰:《晋语》云“赵衰,赵夙之弟”。《世族谱》,盾是衰子,穿是夙孙,是穿为盾之从父昆弟之子也。《世本》:“夙为衰祖,穿为夙之曾孙。”《世本》转写多误,其本未必然也。宣子未出山而复。晋竟之山也。盾出奔,闻公弑而还。○竟音境,下文注同。弑,申志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逸《诗》也。言人多所怀恋,则自遗忧。○大音泰。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不隐盾之罪。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善其为法受屈。○为,于伪反,注同。惜也,越竟乃免。”越竟,则君臣之义绝,可以不讨贼。[疏]注“越竟”至“讨贼”。
二、以下这段文字出自当代作家汪曾祺的《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请结合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本题共50分,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20分,第3小题10分)
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最初提到这个问题的是闻一多先生。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橘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
1、一般认为,语言只是形式、工具、媒介或载体,它的功能在于表达生活和情感的内容,但为什么汪曾祺说语言“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他的这一思考中隐含着怎样的理论主张?(20分)
2、如果汪曾祺所说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能够成立,那么此说应该适用于外国文学作品,但一般读者读外国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译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判定作品语言的好坏?你认为一个译者在语言层面应该秉持怎样的翻译原则(请辅之于适当的例证)?(20分)
3、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其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语言风格都非常明显,请简要概括他的语言特点。(10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本题共50分,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25分,第3小题10分)
                       国务院办公厅公告
1986年5月4日至9月14日,全国实行夏时制,即把钟表拨快一小时。在此期间,广播[/疏][/疏][/疏]

试读已结束,VIP会员免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31%,开通VIP会员后可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无忧真题库 | 湘ICP备2025101113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9 12:38 , Processed in 0.06583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