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回复: 0

[文学] 2013年中山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文学] 2013年中山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3708

主题

0

回帖

93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301
admin

3708

主题

0

回帖

93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301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  614文献解读

一、将下列文字转写为简体字并加标点。(20分)
右楚辞集注八卷今所校定其第录如上盖自屈原赋离骚而南国宗之名章继作通号楚辞大抵皆祖原意而离骚深远矣窃尝论之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於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於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於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於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其不知学於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於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妇擦泪讴唫於下而所天者幸而听之则於彼此之间天性民彞之善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典之重此予之所以每有味於其言而不敢直以词人之赋视之也然自原着此词至汉未久而说者已失其趣如太史公盖未能免而刘安班固贾逵之书世复不传及隋唐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声之读今亦漫不复存无以考其说之得失(原文是繁体字)
二、把下列内容译成现代汉语。(20分)
且今之文章与古之文章立意异矣何则古之作者因治乱而感哀乐因哀乐而为咏歌因咏歌而成比兴故大雅作则王道盛矣小雅作则王道缺矣雅变风则王道衰矣诗不作则王泽竭矣至于屈宋哀而以思流而不反皆亡国之音也至于西汉扬马以降置其盛明之代而习亡国之音所失岂不大哉然而武帝闻子虚之赋叹曰嗟乎朕不得与此人同时故武帝好神仙相如为大人赋以讽之读之飘飘然反有凌云之志子云非之曰讽则讽矣吾恐不免于劝也子云知之不能行之于是风雅之文变为形似比兴之体变为飞动礼义之情变为物色诗之六义尽矣何则屈宋唱之两汉扇之魏晋江左随波而不反矣故萧曹虽贤不能变淫丽之体二荀虽盛不能变声色之词房杜虽明不能变齐梁之弊是则风俗好尚系在时王不在人臣明矣故文章之道不根教化别是一枝耳(原文是繁体字)
三、阅读理解(第一题30分,第二题45分,共75分)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
声能成章者谓之言言之成章者谓之文古代音分南北河济之间古称中夏故北音谓之夏声又谓之雅言江汉之间古称荆楚故南音谓之楚声或斥为南蛮央鸟舌荀子有言君子居楚而楚居夏而夏更为北音楚为南音音分南北此为明征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中国古籍以六艺为最先而尚书春秋记动记言,谨严简直礼乐二经例严辞约平易不诬记事之文此其口蒿矢大易一书索远钩深精义曲隐析理之作此其权舆若夫兵农标目医历垂书炎黄以降著述浩繁然纯以著书之律则记事析理实兼二长此皆古代北方之文也惟诗篇三百则区判北南雅颂之诗起于歧丰而国风十五太师所采亦得之河济之间故讽咏遗篇大抵治世之诗从容揄扬衰世之诗悲哀刚劲记事之什雅近典谟北方之文莫之或先矣惟周召之地在南阳南郡之间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益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鼓钟篇日以雅以南非诗分南北之证欤(原文是繁体字)
问题:
(1)请概述本文的基本问题和观点。
(2)本文认为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作者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什么?
(3)解释下列词句:
   例严辞约、兵农标目医历垂书、构造虚词不标实迹
2、阅读材料撰写评论。(45分)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试卷上无标点)
针对上述文章,试從文学史和文体史的角度撰写一篇短评。
四、作品分析(任选一题,35分)
1、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2、王实甫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2013年  807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

一、名词术语释义(每题5分,共30分)
赋、变文、山谷体、花部、文质彬彬(《论语》)、重拙大
二、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请阅读下列文字,并根据你的了解和认知,结合具体作品例子,对其进行分析评论:
读传者莫不曰:左氏之传,史家之宗也。马得其奇,班得其雅,韩得其富,欧得其婉。有其一体,皆赫然文名于后。(姜炳章《读左补义》)
2、阅读以下文字,试分析其主要题旨与写作特点,并对其题旨做出评论:
余自五岁受诗家庭,于是四十有三年矣,于诗之时事、忧乐、险易、老稚、疾徐之变,不可谓不知其概,然而不能言也。夫不能言而何以为知诗?然惟知诗者为不能言也。今夫人食之于可口,居之于佚,服之于煥,而游之于适,谁不知美之?问其美之所以然,则不得而言之。昔尝有二人射,其一百发百中,若矢生于手,而侯生于目其一时而中焉,时而中者,每中辄言;百发百中者未尝言也。揖百发百中者问之,其人哑然而笑曰:吾初不知吾射之至此也。问:可学乎?日:可

试读已结束,VIP会员免费阅读全文。

  本文只能试读31%,开通VIP会员后可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无忧真题库 | 湘ICP备2025101113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9 13:10 , Processed in 0.0527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